乘势而起看万州

平湖万州。记者 付作侨 摄
当代党员杂志社记者 张倵瑃 颜明华 陈诚 重庆三峡融媒体中心记者 程亮
“大江至此,万川毕汇”,是为万州。 在线博彩平台
,古称“万县”,直辖前有“川东门户”之称。她因“万川毕汇”而得名,自古便是长江上游水陆要津;又因“万商云集”而闻名,1902年被辟为通商口岸之后,商贸繁荣,洋行林立,一派“帆樯栉比、百货鳞集”的盛景。 可以说,万州从来都不是一个小城市,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大都市,她曾凭借水陆交通优势发展迅速,与成都、重庆比肩而立,被统称为“成渝万”。 万州是江城,因江而生,因江而兴。长江到了这里便豁然开朗,开阔的江面为万州带来四通八达的航运,也滋养了万州人豁达包容的胸襟。 万州是山城,山就是城,城就是山。万州是一座垂直的城市,城市在山上,机场在山上,商圈在山上,日复一日的爬坡上坎,铸就了万州人坚韧乐观的品格。 古今文脉在此绵延不绝,移民精神在此薪火相传。深厚的人文底蕴与不屈的英雄气概,共同融入这座城市的血脉,转化为发展动力,形成了万州独特的魅力与坚定的自信。 大江奔腾,大城崛起。此刻的万州,处于新一轮发展的黄金时期,正蓄势待发、乘势而起。 2024年7月,重庆市委明确提出,将万州作为全市重要城市副中心进行培育建设。如今,万州锚定“3710”改革发展总体架构,不断提升综合承载力、经济辐射力和示范引领力,以全市重要城市副中心建设为牵引,整体提升渝东北三峡库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能级。 从“江河古城”迈向“区域引擎”,万州不断爬坡上坎、破浪前行,这座拥有1800多年建城历史的千年商埠,迎来新的历史性机遇。 万川毕汇:水陆要津通江海 2025年8月12日,晨光熹微,薄雾如纱,轻轻覆在万州新田港的江面上。一声悠长的汽笛划破静谧,一艘万吨货轮自下游溯流而来,缓缓泊入港湾。龙门吊如钢铁长臂,在晨雾中有序起舞,将一个个集装箱卸下。不久后,这批货物将换乘火车,沿着达万铁路,奔向四川达州及周边地区。 “2024年新田港货物吞吐量达117.33万吨,今年上半年已实现吞吐量94.71万吨,同比增长61.7%。”重庆新田港口物流有限公司商贸物流部部长田涛话语中透着自豪。 这繁忙不止于数字,它是“买全球、卖全球”的万州速度,更是枢纽建设在这座城市的脉动。 昔日诗人“蜀道难,水路险”的慨叹已化作铁轨铿锵、巨轮鸣笛、航班呼啸的交响。如今的万州,正迈着和世界“零时差”的步伐,挥毫书写“四枢纽、两口岸、一中心”的宏大篇章——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区域性铁路枢纽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市域辅枢纽四个枢纽;建设万州机场航空口岸、新田港水运口岸两个口岸;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 铁轨延伸着梦想,巨轮承载着希望,“银鹰”翱翔于天际,一座“东西南北四向畅通、铁公水空四路协同”的现代化枢纽之城,已跃然于峡江之畔。 2024年,在线博彩平台
货运总量近1.3亿吨,其中港口货物吞吐量达4129万吨,位居重庆首位,其内畅外联的枢纽通达能力、双向配置的枢纽运筹能力、多元包容的枢纽融通能力愈发凸显。 纵观历史,山水从未阻隔万州,反而成就其发展脉络。这片土地因盐而兴,因水而起,因水陆两通而盛。万州地处长江三峡门户,自古便是舟楫往来、商旅辐辏之地。条条古道如血脉西连川陕,浩浩长江如巨龙东出荆楚,成就了“总束于万”的交通格局。 唐宋以来,万州作为水陆交通要塞,“商业之盛不亚于重庆”。清末,“许多外省工商业者,尤其是南方各省的,都迁来万县开业”,有人描述万州景象是“灯光闪烁,台榭参差,商贾云集,桅樯缘岸,排二里无隙处,喧声潮涌,梁嘉米船多聚焉”。清同治《增修万县志》中记载:“万为水陆交会之区,文书络绎,星使冠盖相望。”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重庆直辖后,万州交通得到快速发展,在渝东北率先建成了水陆空铁立体交通网络——2003年,万州五桥机场正式通航,万州及整个三峡库区的交通体系由单一水路运输向“水陆空”立体化交通转变;2004年,达万铁路建成通车,万州实现铁路与国家干线铁路相连;2016年,渝万高铁建成通车,标志着万州迈入高铁时代;2023年,万州机场T2航站楼正式启用,标志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次级航空枢纽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2024年,万州新田港二期主体工程完工,标志着川渝两地东向出海有了新通道。
“1898年2月,来自英国的‘利川’号从宜昌溯流而上,这是史上首次机动船进入长江航行。如今,在长江上,万吨巨轮早已司空见惯。”在长江航行半生的重庆龙昊航运有限公司董事长向维物,亲历了万州航运的巨变。
当前,重庆市委赋予万州“全国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的战略定位。作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川渝东向开放门户,万州正加快构建“两环九射”高速公路网和“七高八普”铁路网,完善“铁公水空”多式联运体系,全面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致力重现“总束于万”的枢纽辉煌。
万商云集:开放基因千年传
2025年8月12日晚8时,在线博彩平台 北滨大道,雨伞像蘑菇簇簇密布,反射江边霓虹炫目的灯光。小雨淅淅沥沥地下了一天,却浇不熄消费者“买买买”的热情。步入老牌商场万达广场,各品牌的专柜前客流不绝。
“高笋塘商圈作为渝东北重要的百亿级商圈,去年累计客流量达50万人次。”高笋塘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军介绍,“万达商业综合体年销售额超10亿元,是商圈的重要引擎。”
高笋塘商圈的快速发展,是万州持续创新消费场景、优化消费供给的缩影:作为万州新的城市商业地标,长江之星商业综合体已具雏形;三峡平湖旅游区、天生城文旅街区焕新升级;半山经济、桥下空间等新业态蓬勃涌现。
万州作为城区人口超百万、城区面积超百平方公里的“双百”城市,拥有近15万户经营主体,是重庆主城都市区外唯一经济总量超千亿元的大区,延续着“万商云集”的百年气象。
这样的商业基因,可追溯至东汉置县之时。依托黄金水道,万州自古便是川、鄂、陕、湘、黔30余县的物资集散中心。至清末,江面“桅樯缘岸二里无隙处”,商船云集,百货充牣。
近代以来,万州迎来又一次转折,商业发展再度乘势而上。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通过开辟通商口岸攫取利益。位于长江上游的三个近代通商口岸,也因此而相继建立。1876年,宜昌开埠;1890年,重庆开埠;1902年,中英两国代表在上海签订《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辟万县为通商口岸;1917年,设立重庆海关万县分关;1925年,万县正式开埠。自此,万县成为当时四川继重庆后第二个对外通商口岸。
万县被辟为通商口岸后,万县港(今万州港)在川江的地位更加突出,很快跻身长江十大港口之列。桐油、药材等山货由此运出,布匹、烟酒等洋货由此输入,中外商轮往来不绝。
日、美、英等国商人涌入万县开设洋行,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虽为殖民恶行,却催生了近代工商业萌芽,强化了“万商云集”的商贸基因。至1935年,城内商号达2885家,半数为进出口贸易;钱庄82家、银行31家,万县跃升为下川东商业与金融中心。
1930年建成的西山钟楼,与上海海关钟楼、武汉江汉关钟楼并称为“长江三大钟楼”,既为报时,更为导航。它见证了万州商埠的兴起,也成为这段历史的沉默注脚。
今年4月7日,在线博彩平台 以“万商归万向未来”为主题举办2025年万商大会,吸引300多位海内外嘉宾齐聚。
为营造优良的营商环境,万州放大制度优势,用好区级领导联系服务企业、企业诉求直通车、服务专员等机制,开通“万事通办”服务平台,实现与企业“一键互通”。
2024年,万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增速全市第4;成功举办国企民企外企“三企”联动万州行等招商活动,实现正式合同额364.2亿元、到位资金87.4亿元;建立“1+4+N”招商体系,组建3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金融机构数量渝东北第一,是重庆主城都市区外唯一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核心区……一个个鲜活的数字宛如跳动的音符,折射出万州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产业发展的澎湃动力。
作为西部内陆唯一拥有航空、水运“双口岸”的区县,万州正以口岸优势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带动产业升级。西山钟楼的钟声依旧,而“万商云集”的故事,正在新的时代节拍中续写篇章。
万客来游:文脉山水引客聚
20世纪80年代末,万州出土了一件珍贵的文物——虎钮錞于,上面雕刻的“羽人击鼓与独木舟”图案,被誉为“太阳神舟”。这件沉睡两千余年的巴国青铜军乐器,不仅是巴文化的杰出代表,更昭示着这片土地悠远深厚的人文积淀。
万州自古便是文人墨客心向往之的“三峡客厅”。清道光《万县志》记载,此地“四方贤达,乐游兹土”,生动诠释了其作为三峡地区文化交流中心的独特魅力。
从盛唐至清末,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黄庭坚、陆游等文坛巨匠都曾相继在此驻足,或即兴赋诗,或挥毫题刻,为万州注入了绵延千年的文化基因。
万州之“万”,彰显的是刚柔并济、气象万千的颜值,海纳百川、包罗万象的气质;万州之“美”,美在大山大川、大湖大城,也美在背街小巷,美在舌尖滋味。
“万州之山,蕴藏着数百万年前的生命密码;万州之水,奔涌着三峡水电梦想照进现实的丰沛能量。”在线博彩平台 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陈志说,“森林、瀑布、峡谷、温泉、溶洞等自然美景星罗棋布,拼就了万州精彩的山水版图,也为万州带来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人文风光。”
北宋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二月,诗人黄庭坚途经万州,应太守高仲本之邀同游西山,但见鲁池澄澈,竹柏掩映,亭台错落。黄庭坚心旷神怡,在“鲁池流杯”宴饮时即兴创作《西山题记》,发出“林泉之胜,莫与南浦争长者也”的赞叹,表达了他对万州风光由衷的赞美,也为万州打了一个响彻千年的广告。可以说,黄庭坚就是万州的“金牌营销员”。
黄庭坚所写的西山,又称西岩,就是现在的太白岩。
公元724年深秋,相传唐代诗人李白曾在此隐居读书,一日与友人饮酒对弈正酣,忽有金凤衔金壶而至。李白饮尽壶中琼浆,遂乘凤而去,留下“谪仙笑乘金凤去,大醉西岩一局棋”的千古佳话,西山因此而得名“太白岩”。
因为李白,太白岩成了历代文人墨客倾心向往的“诗与远方”,无数名人雅士纷至沓来,留下众多题咏,保存至今的题刻就有56幅。《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作者、诗人何其芳,也在这里舒展了人生第一声歌喉。可以说,李白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了“万州形象大使”。
千载文脉,薪火相传。今日的万州,不仅是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曲艺之乡、中国烤鱼之乡,更以开放的胸怀迎接“万客来游”。2024年,全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122.4万人次,实现游客花费180.8亿元。
在万州,不仅能畅游山水,还能体验这里特有的“松弛感”:早上一碗杂酱面,中午一笼格格,晚上一条烤鱼,饭后去滨江环湖来一场Citywalk(城市漫步),或乘坐游船欣赏城市夜景。可以说,“情绪价值”直接拉满。
“都市旅游是万州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旅游产品。我们将持续提升三峡平湖旅游区品质,迭代升级平湖夜游,做靓城区公园和场馆,擦亮天生城文旅街区品牌,打造全国知名都市旅游目的地。”在线博彩平台 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万州将继续围绕大三峡、大平湖、大乡村、大瀑布‘四大’文旅新场景,大力培育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新业态,为游客提供更多新玩法、新趣味。”
从虎钮錞于的古老回响,到历代文人的诗文流芳,从青山绿水的自然馈赠,到街巷烟火的日常温情,这里,历史与当代交融,诗意与生活共生。万州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丰富的业态,迎接“万客来游”。
万业俱兴:千帆竞发产业盛
走进重庆市九龙万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4条氧化铝生产线满负荷运行,作为全球最大的单体氧化铝项目,去年九龙万博完成产值超过160亿元,通过技改扩能,正朝着200亿元努力奋进。
不远处,重庆平湖金龙精密铜管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每天日产精密铜管200吨,去年在万工业产值超过160亿元,同样正加速打造200亿级铜及铜合金材料产业链。
在两条“百亿龙”的引领带动下,万州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连续50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2024年,万州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超700亿元,总量占渝东北比重超过40%,工业投资、工业税收分别增长15%、17.7%,先进材料集群跨上300亿元台阶,并建成投用全球单体最大金属镓生产基地。
万州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同样令人瞩目。
走进施耐德(重庆)电工有限公司,新建的喷涂—注塑一体化数字化车间内,通过实施参数优化、集成化生产数据收集、智能化升级改造等,在喷涂、注塑环节实现了品质和能耗的精准管控。
“以前,我们的油漆单耗是靠人工经验来调整。现在通过这套系统,可以实时看到油漆消耗状态,如果消耗状态超出目标值,我们就会及时对油漆用量进行调整。”施耐德电工喷涂车间经理张辉称,通过这套系统,公司实现了油漆单耗由3.5克降低到2.8克,用电能耗降低25%。
于“数转智改”中蝶变升级的施耐德电工,是重庆市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成为万州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一个样本。
回望过去,万州曾是重庆的工业重镇,但三峡工程175米蓄水线让城区产业经历“断腕之痛”——300多家企业关停并转,产业体系面临重构。
“产业空虚”一度成为制约万州发展的“拦路虎”。经过奋力突围,万州产业实现了由“破”到“立”的跨越,如今正迈向“更绿更强”的新阶段。
“过去万州以造纸、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为主,如今正向智能制造、绿色装备、先进材料大步转型。”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运行局综合科负责人胡亚群表示,“我们将从金融、人才、物流等多方面强化要素保障,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这样的蜕变正在全区蔓延:2024年,万州新培育市级智能工厂1个、市级数字化车间7个,获评数量创历年之最,排名全市前列;大中型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4.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1.3%。
在万州,农业领域也在努力打造绿色循环产业链条:甘宁镇永胜村的物联网系统实时监测着千亩柑橘园,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节水节肥的同时提升果品品质,数字农业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从三峡工程后的产业重构到如今“双龙”引领的工业振兴,从传统制造到智造升级,万州正以“万业俱兴”的蓬勃姿态,在绿色化、智能化浪潮中,以新质生产力为笔,书写产业兴城的新篇章。
万心同聚:众志擎城幸福聚
在94岁的摄影家方本良的镜头里,记录着万州60余年来的变化——人逐渐老去,而城市却越长越“年轻”。
在他的《图说百年万州》摄影集中,木帆船与万吨货轮交替出现,老街巷与新城区交相辉映,西山钟楼的钟声依旧,而城市的面貌早已焕然新生。
这些定格的瞬间,不仅见证了一座城市的时空变迁,更凝聚着万州人在时代浪潮中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
一座城市的精神底色,由一代代人的奉献与坚守共同绘就。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三峡工程成败关键在移民,而移民的重点在重庆。
面对“故土难离”的情感牵绊,百万库区移民毅然选择“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背起行囊,奔赴他乡。其中,万州承担了全重庆1/3的移民任务,累计搬迁安置26.3万人,淹没土地49平方公里,成为库区淹没面积最大的城市,三峡大坝“截断巫山云雨”,万州成平湖。
在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的三楼展厅,一面记录外迁移民场景的照片墙,无声地述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三峡百万移民不仅是一场规模空前的人口迁徙,更孕育出以‘爱国奉献、舍己为公’为核心的移民文化。”陈志表示,这种文化已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纽带。
事实上,这种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和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早已深植于万州人的基因中。
1924年,万州爆发了反对英轮垄断桐油运输的斗争,展现了早期工商群体的团结与觉醒。
1926年,朱德、刘伯承、陈毅先后奔赴万州,组织领导革命斗争,万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前赴后继、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万州成为下川东革命斗争的策源地和指挥中心。
1938年到1944年,万州遭到日军飞机58批次轰炸,死伤3700余人,但这座城市始终屹立不倒。
……
从革命年代的烽火岁月,到三峡移民的奉献壮举,再到新时代的奋进征程,万州人始终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姿态,跨越一个个艰难险阻。
万州是一座“站立”的城市,纵横的梯坎是市民每日必经之路,“爬坡上坎”不仅是生活常态,更升华为坚韧拼搏的精神符号。要实现从“区域性中心城市”向“全市重要城市副中心”的跨越,更需要干部队伍保持“坡坎压不垮,敢向石缝要春光”的进取姿态。
万州的发展,既得益于“万川毕汇”的天然禀赋,也离不开“万商云集”的开放基因,新时代背景下,这些特质已融入城市血脉,转化为强劲的发展动能,推动万州乘势而起、聚势而强。
当前,在线博彩平台 委新一届领导班子正紧扣“三个定位”使命,带领全区干部群众争当“七个排头兵”,以“十大行动”攻坚突破,加快建设全市重要城市副中心。立足枢纽之势、彰显人文之韵、激发产业之兴、凝聚人民之心,万州正在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中,奋力书写属于自己的光荣与梦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