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行善治 “美丽万州”山河画卷“只此青绿”

一江碧水如蓝。
记者 黄玉保 通讯员 范声英 刘斌
数说万州 实施库区消落带生物治理3200亩,绿化库岸70余公里。全区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0%以上,长江两岸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0%以上。 长江万州段共发现水鸟156种,其中我国特有的有9种,珍稀鸟类有24种。中华秋沙鸭也在时隔30多年后再次现身万州。 长江干流万州段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国控、市控河流监测断面达标率100%;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2024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54天。 轻烟随风起,阡陌待翠滴。 大周溪熊家段。远处,峰峦竞秀;脚下,河水清澈,不时有鱼儿从水中游过、鸟儿在水面撒欢,伴随着纯澈的氛围,用一泓碧水在山峁之间书写着诗情画意。 “咔嚓!”“咔嚓!”……随着照相机快门声响起,这和谐美好的画面被定格。 “大周溪是长江的支流。以前,河面漂浮着垃圾,岸边污水横流,这几年变化太大了。”刘显云是一名摄影爱好者,经常在河边拍鸟儿的他感慨地说。 刘显云口中的变化,都是“干货满满”的故事。从“下脚污泥凼、抬腿水汤汤”到“花落香满径、风柳绿拂衣”的生态磁场,新旧对比,面貌一新。 这,仅仅是万州不断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体现“上游水平”,一体推进“九治”攻坚,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接着一件办,笃行善治,治出和谐好生态的一个缩影。 翻开万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奋斗史,成绩喜人:长江干流万州段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国控、市控河流监测断面达标率100%;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2024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54天…… “美丽万州”山河画卷“只此青绿”。这是奔跑的脚步,这是奋斗的足迹! 治水清源 百鸟用翅膀“点赞” 一幕幕场景,一个个数据。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接着一件办,标本兼治,生态和美。 傍晚,瘦畔河潺潺的流水顺流而下,几只觅食的白鹤或短暂休憩或低飞啄食,在水面起起落落;岸边,树木葱茏,三五成群的居民或闲谈信步或小跑健身,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位于龙沙镇境内的瘦畔河是长江的支流。几年前,由于沿岸部分群众环保意识淡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乱排乱放,加上污水管网破损缺失等问题,造成原本清凌凌的河水变黑。 坚决扛起治水之责,守护碧水安澜。通过河底清淤、完善污水管网、垃圾清理等措施,如今的瘦畔河,江水潺潺、碧波盈盈,用当地居民周兴银的话说:如今,到瘦畔河岸看“花枝影动,鱼跃鸟飞”已成为龙沙人的新时尚。
瘦畔河的一泓清水,离不开黑臭水体整治的步履不息,按照“一河一策”要求,目前万州已完成全域消除农村黑臭水体的总体目标。
这,只是我区推进全域治水的一个片段。
从源头活水到平湖浩渺,滚滚长江走笔穿城,挥毫万千气象。万州,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坐拥长江河道80.4公里,库体水面100平方公里,还有21条主要次级河流。生态保护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为了不让一滴污水流入长江——
万州通过“排查、监测、溯源、整治”,排查出长江入河排污口393个,完成370个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销号,完成231个次级河流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从源头推动污染治理、改善水生态环境。
以落实“河长制”工作为抓手,开展重点河流巡河查河50余次,有效解决瀼渡河、苎溪河等次级河流流域突出水环境问题。
在试点推进苎溪河、瀼渡河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基础上,布设考核监测断面33个,全面推广实施21条次级河流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实现跨界河流从“各自管”变“一起管”。
前端做好控源截污,后端强化污水处理。稳定运行89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成污水管网2060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1.46万立方米/天,城镇污水处理能力达28万立方米/天,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59.6%,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提升至93.1%。国控、市控河流监测断面达标率100%,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水质肉眼可见地变清澈了。”望着一江碧水在青山间流淌,市民徐守清感叹道,在江边散步邂逅白鹭、野鹭、野鸭等鸟类动物已是常态,冬季还能看到从北方迁徙到万州栖息的红嘴鸥。
一江碧水,两岸和风。
随着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不仅是白鹭爱上这片土地,由候鸟变成了常年栖息的“留鸟”。目前,长江万州段共发现水鸟156种,其中我国特有的有9种,珍稀鸟类有24种。红嘴鸥、白鹭已经成为万州的常客。从北方往南迁徙的冬候鸟红嘴鸥这几年也将平湖江岸作为“驿站”停留。而以鱼虾、昆虫为食的红嘴鸥有“自然环境评价师”之称,对生态环境十分挑剔。
更让人惊喜的是,有着“鸟中大熊猫”之称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秋沙鸭,也在时隔30多年后再次现身万州。随着越来越多的鸟类来平湖“打卡”,构成了一幅生态和谐、互利共生、美丽醉人的生态画卷。
低碳经济 发展以数据“作答”
一条条措施,一件件提升,尽最大努力,积尺寸之功,绿色低碳成为高质量发展“主色调”。
特铝新材料产业是万州重点培育的绿色产业之一,2022年建成投产。
作为新建企业,九龙万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国内外最先进的氧化铝生产工艺设备,每年可节约标煤32.4万吨,节约用电5400万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3万余吨,既降低生产成本、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又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保护和改善环境。
“将节能与环保贯穿全过程各环节。”九龙万博相关负责人称,氧化铝生产的节能和环保问题,一直是行业要解决的重点难点。“在设计和施工阶段,我们就对节能、环保提出了更高要求。”项目从整体设计、装备制造、建设安装、生产组织全流程贯彻数字化要素,充分融入智能装备、智能仪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全流程智能化体系搭建,推进全流程能耗管控。
传统产业绿意盎然,新兴产业渐成风景。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系列措施,掷地有声,见到实效——万州坚持全面推动现有企业生产过程数字化转型、能源消费低碳化转型、生产过程清洁化转型、资源利用循环化转型,累计完成23家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46家企业锅炉治理、1387家涉气企业综合整治。
一手做节能降碳的“减法”,一手做培育绿色新动能的“加法”。当前,万州着力实施绿色产业集聚、循环园区建设、智能制造培育工程,重点发展绿色照明、智能装备、食品医药、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工业绿色化、循环化改造升级,变“独角戏”为社会“大合唱”。
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4家、市级绿色工厂11家,87个绿色低碳项目进入市级气候投融资对接平台。天子园获评市级绿色园区,成为三峡库区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发展的领跑者。
为全局计,为世代谋。
如今的万州。一边,工业绿色化、循环化改造升级如火如荼;一边,资源循环利用,固体废物“变废为宝”,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每天早上,10余辆餐厨垃圾专用收集车行驶在万州大街小巷,将全城定点位置的餐厨垃圾收运至重庆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厂区内。
公司负责收集万州城区的餐厨垃圾和下水道中的废弃油脂,并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进入厂区的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可达95%以上,每年可生产工业油脂3800吨、生物腐殖酸肥料2万吨、沼气300万立方米,直接减排二氧化碳5.5万吨,年产值超过4000万元,打通了从资源走向价值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类似的场景,在全区各地上演。
在万州垃圾焚烧发电厂,每天可焚烧生活垃圾830—850吨,发电36万多度,一天的发电量可满足约3万—4万户家庭的日用电需求。
在国能重庆万州电厂,新投用的火电协同固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设计日处理生活污泥200吨,年处理规模约6万吨,每年可减少燃煤消耗量约936吨、减少碳排放量约1511吨。
“深化资源循环利用,最大化发挥城市生活垃圾、固体废物等‘城市矿山’效应,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由之路。”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称,围绕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万州积极推广资源循环生产模式,已先后建成生活垃圾焚烧(800吨/日)、医疗废物处置(18吨/日)、餐厨垃圾处置(150吨/日)、废弃电子产品拆解(100万台/年)以及两家报废汽车拆解、废盐无害化再生等固体废物处置项目,“城市矿山”效应不断放大。
同饮长江水,共担新使命。
我区以纳入重庆市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区县为契机,积极谋划储备气候投融资项目。引导、促进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支撑绿色低碳产业和技术发展——
在低碳工业、低碳建筑及低碳建筑节能、低碳交通、低碳农业、低碳能源、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试点示范、控制非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碳汇、提升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等9大领域储备气候投融资项目47个;实施露天焚烧、餐饮油烟等集中整治;淘汰、替换老旧车1930辆;PM2.5平均浓度32.7微克/立方米、同比减少2.9微克/立方米;2024年,在线博彩平台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54天……
逐绿而行 青山以翠色“迎宾”
一组组镜头、一片片绿色,既集结出万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累累硕果,也彰显了全区上下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信心和决心。
秋深之时,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林深草密,空谷幽静,如画美景随处可见。
因为森林茂密、动植物资源丰富、人文景观厚重、气候凉爽宜人,一段时期以来,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出现违规占地、占林进行房地产开发建设的情况,青山绿水变成了“水泥森林”。
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违建”问题后,在线博彩平台 立行立改,统筹推进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违建问题整改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向违建亮剑。
如今,公园内违建已应拆尽拆,违建区域生态修复成效显著,山势绵延、巍然屹立,曾经的“水泥森林”变成了“森林氧吧”,“负面清单”转化为生态修复保护的“正面典型”,实现了从“乱”到“治”到“兴”的蝶变。
长江两岸的改变不止于此。
时下,站在长江新田段的江岸边,一眼望去,江水碧绿,水面倒影隐隐泛出两岸青山的壮阔。看着眼前的场景,断然不会想到,曾几何时这里是尘土飘荡、机器轰鸣的非法作业码头。
曾经非法占用岸线的水泥码头,如今被关停取缔。
泵船完成了拖移,设施设备被拆除清理,乱堆乱码被清运一空,临江区域被青草树木覆盖,披上“绿装”的岸线,完全看不出码头存在过的痕迹。江风吹过,颇有“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意境。
一片片绿色,勾勒出全区上下铆足干劲、下足力气提高森林覆盖率、系统推进国土绿化和生态保护治理的决心和毅力。
近几年来,万州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协调推进全域绿化,先后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渝东北岭谷区生态保护修复、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修复等重点生态修复工程30万亩。实施库区消落带生物治理3200亩,绿化库岸70余公里。
生态万州,逐绿而行。
目前万州全区基本实现主要山体、长江及支流两岸、城周九大山头可造林地绿化“全覆盖”,森林蓄积增加19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0%以上,长江两岸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0%以上。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依托山水资源禀赋,万州积极调整产业结构,80万亩产业基地绵延长江两岸,红桔、柠檬、青脆李、玫瑰香橙等果树蔚然成林,与此同时,产业、能源等结构的优化调整,更为万州的绿色画卷涂上点睛之笔。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绿水青山”,正转化为发家致富的“金山银山”。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绿水也是幸福。
平湖大地,“美丽万州”山河画卷“只此青绿”正徐徐铺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